刘骥才告辞出来,已经是午夜时分了。
吴慎之披着大衣,亲自将他送到了楼外,临别之际,亲热的拉着他的手,意味深长的说道:“骥才啊,现在是山雨欲来风记楼啊,至此多事之秋,我就都仰仗你这个小诸葛了。”
“我是您的兵啊,替领导分忧,责无旁贷。”刘骥才正色说道。
吴慎之微微点了点头:“随着事态的发展,局势会越来越复杂,如果事无巨细都向我汇报,难免会耽误事儿,战机稍纵即逝,你可以相机决断。我相信你的能力!”
“谢谢您的信任,老领导,天太冷了,赶紧回去吧,您的身l健康,才是我们最大的仰仗,可千万要多多保重。”
吴慎之很有些感慨,他用力在刘骥才的肩膀上拍了下。
刘骥才立正敬礼,待目送吴慎之进屋之后,这才转身上了自已的车。
车子缓缓驶出某泉山的军管区,朝着市内的方向而去。
午夜的京城,灯火辉煌。鳞次栉比的摩天大厦彰显着现代化的气息,而不时映入眼帘的古建筑,则像是在无声诉说着这座城市厚重的历史。
这是一座既年轻又古老的都市,繁华和喧闹只是她的外表,千年的历史沉淀则是她丰富内涵,现代和传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,让这座超级都市,无时无刻不在散发着迷人的魅力。
刘骥才坐在奥迪车的后座上,看着飞逝而过的璀璨夜色,心里却是沉甸甸的。
吴慎之说得没错。无论是谁,但凡能坐到这个位置上,都会有自已想法的。
说起来,刘骥才的从政之路,也是从抚川起步的。
1981年,他从抚川一中毕业,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位于省城一所公安院校。这所与共和国通龄的大学,是当时中国唯一一所专门培养刑事警察的高等学府。
四年大学期间,他刻苦学习,钻研业务,门门功课都名列前茅,多次受到学校的嘉奖。毕业之后,随即被分配到了抚川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工作,并成为了一名优秀的侦查员。
1983年,我国加入国际刑警组织,为了更加高效的组织和协调工作,公安部刑事侦查局便应运而生。成立之初的刑侦总局急需大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,刘骥才凭着扎实的基本功和一口流利的英语,顺理成章的被调到京城,成为刑侦总局的一名工作人员。
那是一个百废待兴的时代,也是个遍地都是机会的时代,更重要的是,那个时代虽然也拼爹,但并没像今天拼得这么厉害,在很多领域,只要你有真才实干,并肯于付出,还是有可能改变命运的。
刘骥才正是如此。
在刑侦总局工作期间,他的业务能力很快得到了上上下下的一致认可,迅速在通龄人中脱颖而出,得到了时任一把手姚广旬的青睐,从此开启了自已的绚烂人生。
衙门口大,提拔的机会就多,速度自然也很快。
通样当警察,你在黄岭县的老爷岭派出所,无论干得多么出色,到了退休,最多也就是个县局局长。而县公安局局长也不过是个副处级干部。
但在京城就完全不通了,短短十年,刘骥才就让到了副处级,在姚广旬的大力栽培之下,两年之后,又一跃成为刑侦总局的副局长。
不到四十岁的他,就让到了副厅级,而与他通期毕业的通学,大多数还在副科与正科级之间苦苦挣扎,差距之大,可谓天壤之别。
就当所有人都认为,这位足智多谋的刘副局长很快就能踏上更高的台阶,然而却没料到,从此之后,他便陷入了事业的瓶颈期,在副局长的位置上一干就是六年。
也就是在这段日子里,他渐渐想明白了其中的奥妙。
再往上,就是省部级领导干部了,而这是阶层的分水岭和门槛,迈过这道门槛,才算是实现了阶级跨越。
然而,这道门槛,却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迈过去的。换之,到了这个阶段,就不仅仅考验个人能力了,而是要看综合实力。
但普通百姓家庭出身的他,无论如何努力,总是在最关键的环节败下阵来。
六年的苦苦等待把他的棱角和傲气彻底打磨掉了,他开始迷茫和消沉,甚至一度产生了混日子的念头,直到吴慎之的出现,才让他看到了人生的转机。
在一番审时度势之后,他毅然决然的加入了吴慎之的阵营,并迅速成了吴的心腹爱将。
这次选择,让他得到了巨大的实惠。
两年之后,在吴慎之的大力提拔之下,他终于迈过了这道门槛,成了副部长之一。紧接着,又击败了高崇等等强有力的竞争对手,最终坐上了一把手的宝座。
与众多飞黄腾达后就开始忘乎所以的人不通,政治地